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一定需要纠正吗?这才是最好的答案


来源:大赛爸爸说

小杰刚刚画完一幅画,他按照固定的顺序,把蜡笔一根一根的摆在笔盒里,妈妈拿起一支蜡笔,想要帮着小杰一起收拾,可没想到,小杰突然情绪不收控制的哭起来了。

原来,小杰一直有这样的刻板行为,他喜欢把眼前的东西都整整齐齐的摆成一条直线。一旦有人打破了他的“规矩”,他就会情绪失控。

小杰的妈妈觉得孩子这样的刻板行为,会让他看起来怪怪的。为此妈妈尝试了很多训练方法,都没能成功纠正小杰的刻板行为。

刻板行为要区分对待

很多家长和小杰妈妈一样,对自己孩子的的刻板行为苦恼不已,如孩子总爱不断的摆弄自己的手指,或者不管去哪里,进屋就要脱鞋。

家长们每天都深陷在孩子无法纠正的刻板行为之中,其实大可不必,我们对孩子的刻板行为也要区分对待!

小杰的刻板行是:喜欢将眼前的物品摆成一条直线。

后来妈妈为了满足小杰的刻板行为需求,就教他如何将自己的鞋子摆放整齐。也尊重小杰在收拾蜡笔这类小东西的时候的刻板行为。

这不仅照顾到了小杰的刻板行为需求,从另一个角度看,小杰有着一部分普通孩子不曾有的爱整洁的好习惯,当别的孩子用完蜡笔,桌面上乱七八糟的时候,小杰的桌面总是整整齐齐的,老师也夸奖小杰是个爱整洁的好孩子。

如果孩子出现刻板行为之后,爸爸妈妈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?

1、区分刻板行为的性质有的孩子存在的刻板行为,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或生理刺激;而另一部分孩子的刻板行为,则可能出现伤及自己的危险,甚至有些是具有攻击性的刻板行为,这是需要立刻制止的。

我们首先要区分孩子的刻板行为的性质,如果刻板行为不会伤害自己,也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,那么爸爸妈妈们就要注意观察,孩子的刻板行为,到底是怎么进行的?

比如小杰,他的刻板行为是把眼前的物品摆成一条直线,这不会对他人和小杰自己造成伤害。所以并不是非制止不可。

2、引导孩子的刻板行为当我们分析了孩子的刻板行为,并不是非制止不可之后,爸爸妈妈们就要费点心思,好好思考一下,孩子的刻板行为可以去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情吗?

小杰的妈妈就想到了这一点,她发现小杰的刻板行为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:整理鞋子、笔盒。

所以小杰妈妈后来不但没有制止小杰的刻板行为,还让小杰做得更出色了!

如果孩子习惯一直盯着某物,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,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,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定会比普通孩子更好!孩子的刻板行为也会变得更有意义。

3、在合适的场景进行强化我们找到了孩子刻板行为更有意义的时候,也要注意,可能这个行为并不是每一个场景都适合。

比如有的孩子习惯进屋就脱鞋,不管去哪里都是这样。但实际上,我们去逛超市,去商场购物,出现这样的行为就会显得不太合适。

需要爸爸妈妈们先选择几个固定的场景,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强化,如进自己的家门、进小朋友的家门的时候,孩子脱鞋我们就给予很大的强化,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在这个场景下行为的肯定。那么在其他场景下,孩子的脱鞋行为就会逐渐被消退。

小杰妈妈也是在合适的场景下对小杰的刻板行为进行强化,久而久之,小杰就不会再其他场景下出现刻板行为了,只在被强化的场景,如整理鞋柜、笔盒、书架的时候出现刻板行为。

大赛爸爸说:

刻板行为是许多孤独症孩子都存在的特殊行为,但是这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习惯;相反,我们可以通过家庭干预训练,将其刻板行为引导成为其他孩子羡慕的优秀行为。

当然,如果孩子的刻板行为具有攻击性或者自伤性,那么我们还是要制止,通过干预训练来纠正。